祝贺荣获2021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
根据《关于印发2021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通报》(东高新协会〔2021〕29号),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肖璐等人员完成的《一种PCB阶梯槽的制作方法》、广东侨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赵英等人员完成的《兼备多重防伪图案的无碳票据防伪纸》等2个项目获得2021年创新东莞技术发明奖,《大容量存储芯片的超薄(25微米)多晶体堆叠封测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等10个项目获得2021年创新东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频高速高散热新型混压铜基烧结印制电路板的研发与产业化》等16个项目获得2021年创新东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纪成光等10人获得2021年创新东莞青年科技创新奖。为表彰先进,鼓励创新,传播正能量,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作为主办方,在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不能举办大型颁奖典礼的情况下,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举行了简单而正式的颁奖礼,并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技术发明奖
2021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荣获技术发明奖的2个项目中,电子信息类项目《一种PCB阶梯槽的制作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关于PCB阶梯槽工艺优化和结构改进的方法,成功解决不同阶梯槽之间的电信号互受影响、功能互受干扰等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材料类项目《兼备多重防伪图案的无碳票据防伪纸》采用先进的配方技术和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生产复合防伪票据纸张,实施10年来,每年为国家防止税收流失数以千亿元,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名称 | 一种PCB阶梯槽的制作方法 |
完成单位 |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肖璐 袁继旺 李民善 陈正清 王小平 焦其正 王洪府 |
简介 | 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关于PCB阶梯槽工艺优化和结构改进的方法,解决了不同阶梯槽之间的电信号互受影响、功能互受干扰等难题,成功开发出了异型阶梯槽的工艺技术,整体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科技论文1篇,新增销售收入1.05亿元。 |
项目名称 | 兼备多重防伪图案的无碳票据防伪纸 |
完成单位 | 广东侨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赵英 罗柏奇 朱克明 罗武军 |
简介 | 项目采用先进的配方技术和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生产复合防伪票据纸张,实施10年来,每年为国家防止税收流失数以千亿元,总体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论文17篇,国家专利奖1项,省优秀科技成果1项,参与国家标准起草一项,新增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 |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21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10个项目,包括电子信息类项目1个、生物与新医药类项目(包括医疗项目)2个、新材料类项目2个、新能源与节能类项目1个、资源与环境类项目1个、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类项目3个。
项目名称 | 大容量存储芯片的超薄(25微米)多晶体堆叠封测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 |
完成人 | 刘浩 刘怡俊 徐伟华 白小林 王猛 林建涛 张志华 屈海峰 杨兰 段贤生 喻志刚 |
简介 | 项目围绕移动终端设备逻辑存储芯片封装测试,构建封装产品设计及工艺研究的平台,实现25微米晶圆研磨分离技术,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 |
项目名称 | 体外诊断试剂生物活性蛋白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孟媛 刘莉莉 崔鹏 范凌云 何志强 王益琼 李瑞净 钟冬梅 刘春艳 柏艳辉 霍永庭 胡鹏 彭亮 王红 魏钟杰 |
简介 | 项目针对国内上游抗原、抗体等原料仍为国外企业垄断局面,解决了国产生物活性蛋白质量差、性能不稳定、制备工艺繁琐等问题,推动了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物活性蛋白的技术创新,并带动国内整个诊断试剂行业的发展。 |
项目名称 | 电子皮肤镜及皮肤影像分析管理系统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人民医院、广州创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李俊杰 尹新平 王玉玲 周韵聪 向秋明 曾晓斌 王鲁梅 张峰 唐亚平 尹洪兵 叶飞 曾伟贤 方兆珺 |
简介 | 项目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个电子皮肤镜及其管理系统,填补了国内没有皮肤病的影像采集分析和管理的设备这一空白,可以显著提高皮肤病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准度。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并在SCI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项目名称 | 绿色无塑化剂防疫口罩专用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及应用 |
完成单位 | 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李汉初 王国强 陈波 许多琦 汪乃东 范连锋 孙树杰 唐灏 徐晓巍 闫荣 杨育农 王浩江 邓思娟 |
简介 | 项目开发绿色无塑化剂超高活性催化聚合技术、多级脱气等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解决了塑化剂、气味、优级品率等质量性能问题,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核心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8项,发表论文1篇,发布企业标准1项,起草团体标准1项,新增销售收入27多亿元。 |
项目名称 |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纤维环保型床垫的创新研究及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王炳坤 雷华 唐文政 陈家明 王丽平 项华健 刘丽荷 李观裕 刘永坚 郑强 |
简介 | 项目深入研究三维立体改性聚酯纤维技术,用其研制的床垫可实现水洗,支撑强,弹性佳,防污、防潮,抗菌防螨、防霉的功能,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新17项;弥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引领了床垫传统行业向高科技型材料的转型。 |
项目名称 | 电动汽车储能型智能快速充放电装置与系统 |
完成单位 |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徐海波 于玮 王进军 张涛 刘德宝 黄晖 胡艾红 陈意庭 谢小鲲 梁朝勇 戴宝锋 陈熙 李绍辉 李明珊 |
简介 | 项目深入研究适用于智能快速充电的高效电能变换技术、快速充电技术、复合储能、智能化电能计量技术、充电站实时综合监测与控制、基于云平台的充电网络营运管理技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置及系统级系列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电网友好型、智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空白。新增销售超1.2亿元。 |
项目名称 | 黑臭水体DM优势微生物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
完成单位 | 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张保安 胡勇有 杨秋婵 赖柏民 游义红 李志弘 毛航球 吕鸿运 刘静兰 罗仕宽 黄来云 陈浩鹏 |
简介 | 项目研发高密度发酵和基于群体感应的固定化方法获得DM优势微生物,解决生物法治理黑臭水存在的微生物菌剂易流失,难以形成生物膜的技术难题。项目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被水利部推荐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 |
项目名称 | 面向3C零件的共焦光谱智能测控技术与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广东三姆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完成人 | 张庆祥 周向东 宋宝 陈英滔 唐小琦 颜昌亚 卢少武 谭辉 郑晓泽 谢明权 |
简介 | 项目以3C零件高效、高精自动检测和质量管控为目标,开发了3C零件共焦光谱智能测控技术与装备,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华为、富士康等大型企业获得广泛应用,实现了金属、塑料、玻璃等多种材质、多品种3C零件的自动检测,解决了制约3C零件更新快、多品种、高精度、因材定制的检测瓶颈。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著12项、论文8篇、制定团标3项,实现销售收入近5亿元。 |
项目名称 | 全自动锡膏印刷机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邱国良 于洋 宋先玖 邓迪 陈凯 黄裕明 林锦文 陈祖伦 陈韬 赵启超 何志申 黄世宇 刘云川 陈琨 梁灿 |
简介 | 项目研制了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全自动锡膏印刷机并产业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实现了表面贴装产业链全自动锡膏印刷设备补短板。刮刀压力反馈控制技术、实现多基板印刷设备、小尺寸印刷设备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
项目名称 | 面向3C产业的双臂柔性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广东松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完成人 | 冯伟 王卫军 肖永祥 梁济民 侯至丞 |
简介 | 项目研制了面向3C产业的双臂柔性协作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及其关键核心部件,突破了双臂柔性协作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同时解决了3C产业协同机器人生产中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工艺、可靠性、测试标准等瓶颈问题。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论文7篇,累计销售达3500万元。 |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16个项目,包括电子信息类项目2个、生物与新医药类项目(包括医疗项目)3个、新材料类项目4个、新能源与节能类项目3个、资源与环境类项目1个、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类项目3个。
项目名称 | 高频高速高散热新型混压铜基烧结印制电路板的研发与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 |
完成人 | 孟昭光 赵晓芳 刘华珠 林盛鑫 曾国权 徐学军 廖春萍 赵南清 刘福会 |
简介 | 高频高速高散热新型混压铜基烧结印制电路板广泛应用于高频通讯、军工、医疗、航天等领域,特别适用于具有高频、高功率、高散热、高可靠性要求的电子产品上。产品具备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接地性,能满足不同设计的电气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及应用意义。 |
项目名称 | ±1100kV直流复合绝缘子系列产品 |
完成单位 | 长园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王沐曦 黄梓容 赵天任 何庆文 黄肖霞 许文荣 李瑞祥 明安慧 童海波 肖金云 李梦园 杨庆萍 |
简介 | ±1100kV直流复合绝缘子是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复合绝缘子。它是运用于世界第一条±1100kV线路(昌吉-古泉)中的绝缘器件,保证了这条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电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
项目名称 | 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精准诊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人民医院 |
完成人 | 江冠铭 贾筠 刘克军 谭钦全 曾溢蕻 杨晓君 袁海姬 谭庆麟 谢慧霞 黄林旋 林顺欢 刘淳 蔡彦敏 陈诗园 郑锐年 |
简介 | 项目建立临床疗效预测模型、优化一线精准治疗模式、延缓耐药等方面取得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延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项目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6篇。项目成果在多家医院应用及推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项目名称 | 宣通三焦法(通圣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与成果推广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中医院 |
完成人 | 宁为民 杨康强 谭静 缪晓路 陈敬毅 赵湛 李国顺 庾国桢 王洪华 |
简介 | 项目推动了中医药在急危重病治疗的运用,首创宣通三焦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明其科学性。在市内外8家医院推广运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价值。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代表性论文6篇。 |
项目名称 | 东莞市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临床、心理管理研究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厚街医院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
完成人 | 王燕燕 王彩红 陈晓园 陈俊虎 罗卉 向瑾操 郑穗瑾 张建荣 尹月娥 刘李洁 |
简介 | 项目以东莞市流入人口孕产妇为着眼点,以妇产科专业为平台,结合相关新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东莞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临床、心理研究,通过本项目技术应用,提高流动人口孕妇及家庭成员在东莞流入地社会的融入性,为更广大的流动人口展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魅力。 |
项目名称 | 高导热人工合成石墨/石墨烯膜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任泽明 薛名山 廖骁飞 吴攀 王号 任泽永 冉金丽 李鹏 刘秀兰 |
简介 | 项目实现了人工合成导热石墨片和高柔性导热石墨烯膜等自主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技术及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替代进口,保障核心电子器件的发展,避免关键基础材料“卡脖子”。 |
项目名称 | 一次烧高品质数码装饰青花陶瓷砖的研发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盛正强 谢悦增 欧志勇 刘任松 钟伟强 朱立洪 曹端旭 沈荣伟 赵阳 刘传军 邱欣 |
简介 | 项目创新研发了适应快速烧成的墨水发色色域广、青花纯正的釉料配方体系,将传统手工彩绘技艺与现代数码装饰技术相融合,实现水墨渲染技艺在建筑陶瓷的产业化应用,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
项目名称 | 显示屏全贴合有机硅光学胶的研发及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侯海鹏 唐世英 汤胜山 叶文波 梁杰旭 黄雄武 张虎 |
简介 | 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产业化,为广东省显示屏全贴合有机硅光学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光学级有机硅弹性体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技术具有创新性,关键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3件,其中获授权1件。 |
项目名称 | 无卤阻燃辐射交联聚烯烃热缩标识套管的研发及产业化 |
完成单位 | 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李菁 刘晓播 谢世平 田冠楠 罗荣坤 曾志安 李可涛 许宇权 郑海梅 薄强龙 |
简介 |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涉及“一种标识管用无卤高阻燃热收缩材料”等授权发明专利5 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可完全替代美国TE HX-SCE系列产品,打破长期以来高端标识套管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其中标识管整理及编带设备技术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此项目实现产业化以后,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2018年至2020年三年时间内,累计销售额3898万元。 |
项目名称 | 新能源汽车输配电磁电元器件及其生产工艺技术开发 |
完成单位 | 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陈贵林 薛家祥 武威 李成 梁文超 谢崇山 李经伟 鲍林 |
简介 | 新能源汽车输配电磁电元器件提高了磁电转换效率、充电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了因输配电原因而引起的信号干扰、谐波干扰等问题,对充电桩领域和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先导作用和催化作用。项目技术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论文4篇,新增销售达5000余万元。 |
项目名称 | 主动消防宽温限电池环境仓关键技术及应用 |
完成单位 | 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 |
完成人 | 王建刚 刘向阳 陈清华 雷贤良 姜阔胜 张颖 季家东 周承商 程刚 程建华 |
简介 | 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科技进步。研制了毒气燃烧、灭火、泄压一体化主动处理系统,显著降低电池环境仓温控部件体积占比,研制成功了1L体积的环境仓。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成套的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发表代表性论文5篇,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 |
项目名称 | 垂直轴风力转动机与电机结合驱动的冷却塔及控制方法 |
完成单位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深菱冷暖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陈佰满 胡钦华 张劲松 李亚子 杨勋 肖汉敏 何清 林有胜 |
简介 |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整体能耗的50%以上,项目针对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这一痛点问题,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省重点实验室,经过了8年的研发,多动力驱动冷却塔及余量回收的节能中央空调系统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实现中央空调系统节能20%,减碳15%的成效。 |
项目名称 | 生活污水环保处理再生利用系统 |
完成单位 | 广东达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侯东升 莫文伟 陈忆标 梁煜强 易润波 易应新 |
简介 | 项目主要针对生活污水领域配套移动式污水净化车设备,进行污水环保处理服务,滤饼再生利用生产有机肥,同时兼具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监管平台的一整套系统。该系统是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上下游综合一体的全方位、绿色环保、再生循环利用系统。 |
项目名称 | 智能视觉检测核心硬件及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 |
完成单位 |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卢盛林 贺珍真 李江锋 李志荣 曹玲 陈宏科 曾振煌 林佳敏 |
简介 | 项目在成像和图像处理分析两大技术领域积累一定的核心技术,具备从研究成果向工程应用快速转化的技术能力体系,实施了大量机器视觉应用案例,不断从应用侧传递需求信息,对下一代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当前产品的快速持续优化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整体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56项,软件著作权56项,发布团体标准2项,新增销售收入14亿元。 |
项目名称 | 多站式PCB微钻加工机 |
完成单位 | 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完成人 | 王俊锋 李政 李国庆 邵广杰 王帅 莫树辉 彭子阳 樊雷 唐凌志 周亚朋 唐进龙 唐艳春 马昕宇 陶成新 周志宇 |
简介 | 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代替进口设备,采用转盘式工位加工设计,自主研发的浮动夹头可确保微钻加工精度达到0.001mm,同时将微钻加工的多个工序集成到一台设备中,极大地提高了微钻的加工效率和稳定性。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新增销售收入3.8亿元。 |
项目名称 | 高速高精万瓦级光纤激光切割工艺与装备 |
完成单位 |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完成人 | 马修泉 王春明 米高阳 刘怀亮 徐章鹏 王楠楠 张熊 熊凌达 李根 黄龙杰 龙二友 郭鹏 温锦平 付斌 |
简介 | 项目主要针对国内激光切割领域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光源/切割头等关键器件空白、强鲁棒性工艺缺失、兼顾效率和质量的切割专机亟待开发等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研发了切割版万瓦以上光纤激光光源、万瓦级超高功率智能激光切割头、形成了高稳定性激光切割系列机理与工艺、最终集成研发了高速度高精度激光切割装备。申请专利24项,发表论文13篇。 |
青年科技创新奖
2021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荣获青年科技创新奖的1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电子信息类项目2个、生物与新医药类项目(包括医疗项目)4个、新材料类项目2个、新能源与节能类项目1个、资源与环境类项目1个。
获奖者 | 纪成光 |
所属单位 |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简介 | 化学高级工程师,2008年从事PCB研究与开发工作以来,积极创新,攻坚克难,获授权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9项。荣获东莞市“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市科技进步奖、市专利奖等,长期担任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企业导师。 |
获奖者 | 惠强 |
所属单位 | 长园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简介 | 长期奋斗在复合绝缘制品科研与生产一线,主要负责产品工艺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7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发表论文3篇。研发产品大量应用在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中。 |
获奖者 | 黄国良 |
所属单位 | 广东医科大学 |
简介 | 广东医科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东莞市特色人才,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3项,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及广东医科大学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育对象。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授权专利2项;获创新东莞青年科技创新奖。 |
获奖者 | 马骒 |
所属单位 |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
简介 | 长期奋斗在农业科研与生产一线,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0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9项;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47篇。审(评)定荔枝新品种4个,促进了荔枝品种结构调整;主持研发了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投入,推动荔枝产业提质增效。每年科技下乡近百次,把新品种、新技术带入田头,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
获奖者 | 曾今诚 |
所属单位 | 广东医科大学 |
简介 |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医学活性分子开发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完成技术成果转化1项。主持国家及省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8项。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 |
获奖者 | 高彬 |
所属单位 |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简介 | 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硕士。从事新型环保农药制剂研究开发及生产技术工作,研究开发新型环保农药制剂产品30余种,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3篇,申请相关专利10项,专利应用成果转化明显,成果应用于本公司相关产品的生产、包装及应用。现任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无害化农药新剂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获奖者 | 应磊 |
所属单位 |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
简介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及产业转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项目、广东省杰青等项目,入选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东莞市特色人才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曾入选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等,获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60余项。 |
获奖者 | 吴文剑 |
所属单位 | 东莞理工学院 |
简介 | 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东莞市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功能胶带、超疏水材料、阻燃材料、导电导热高分子材料等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及企事业委托项目等14项,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被引用1100余次,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PCT国际授权专利2件。 |
获奖者 | 黄斯珉 |
所属单位 | 东莞理工学院 |
简介 | 博士,研究员,先后入选省级人才计划、多个市级人才计划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权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5篇,在科学出版社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册;目前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件和中国发明专利10件,完成技术成果转化1项;获得国家级行业学会科技奖1项和发明奖1项。 |
获奖者 | 罗柱 |
所属单位 | 广东建科源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简介 | 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水利研究所所长。主持科研课题8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参与国家标准编制3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多项技术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成果转化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曾获得詹天佑故乡杯(国家级工程)奖1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1项;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的科研以及质量把控工作。 |
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每一分成功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付出!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向科技创新前线的先锋楷模致敬,表彰他们在东莞科技创新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及奉献!让我们以这些获奖的科技人员为榜样,勇敢攀登科技高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完成东莞十四五规划贡献我们的力量!2022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期待更多优秀项目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