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委动态】科技新动力⑥|广东华中大工研院:发起或参与国家制造领域3次重大战略规划实施

发布日期:2019-09-18 浏览次数: 作者:超级管理员

       2019年6月,在科技部正式发布的《科技部关于公布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中,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智能终端精密构件制造装备创新团队”榜上有名,入选2018年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获批团队仅50个。在此之前,工研院已获批5支广东省创新团队,1支东莞市创新团队。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外景图

       工研院是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联合共建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长期以来,该院致力于运动控制、智能感知、无人自主技术、数字化工艺与形成加工、精密检测与机器视觉等技术和激光装备与核心器件的研究,积极发挥产业孵化作用,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创新成果,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尤其是广东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进程。  

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助推东莞产业升级  

      工研院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制造领域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  

       针对东莞及广东省的产业需求,工研院围绕智能感知、无人自主技术、核心器件、工业软件等方向,开发出十余类几十个系列核心功能部件、工业软件及关键装备,累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申请各类知识产权540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参与起草了云制造、射频、车间制造执行数字化通用要求等标准41项,其中17项国家标准。已累计为10000余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为东莞乃至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研院建设的劲胜智能制造车间被选为全国智能制造现场会唯一示范点

      工研院院长张国军介绍,自建立以来,工研院先后牵头发起或者参与国家制造领域3次重大战略规划实施:牵头发起了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协助东莞市创建广东省数控一代示范市;建设全国注塑机节能改造示范点,为广东永高、茂瑞电子等企业实施了上千台注塑机节能改造项目,市场占有率超过60%;深度参与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在已经实施的三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新模式)中,工研院直接参与的项目累计达15项,通过市场化采购应用工研院技术的项目超过38%,建设的劲胜智能制造车间被评为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并被选为全国现场会唯一示范点。  

孵化高科技企业,促进东莞产业转型  

      除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外,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企业孵化方面,也为东莞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华科城是工研院旗下的科技孵化载体。在成功将松湖华科打造成东莞标杆性孵化园之后,工研院开始进行孵化模式的输出。过去几年时间,华科城已经在东莞多个镇街落子,并且还挺进了韶关等城市。  

     来自工研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华科城孵化面积已经达到50万平方米,孵化高科技企业635家,自主创办科技企业70家,旗下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极大促进了东莞的产业转型。  

       张国军介绍,围绕着智能制造等产业,工研院此前已经搭建起六大技术服务中心,拥有服务资质1700多项。华科城每开拓一个孵化器,这些技术服务中心都将成为孵化园的“标配”,这就保证了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资本层面,工研院搭建起全链条投融资服务平台,成立了面向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基金,有效链接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资源,全方位服务于在孵企业的投融资需求。  

聚焦研发新方向,引领东莞产业发展  

       东莞正在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经济和新业态,东莞的新型研发机构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探索从支撑产业到引领产业的新路径,众多前沿科技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工研院目前聚焦在无人自主技术与产品、大功率激光器与激光装备、下一代手机制造装备、陶瓷、碳纤维制造装备、轻质合金搅拌摩擦焊设备、新型半固态锂电池技术等方向,攻关行业卡脖子技术,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先进应用技术开发,力争取得颠覆性、引领性成果,助推东莞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  

        为了发展未来舰船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工研院于2015年引进了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简称“无人艇团队”),是“珠江人才计划”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之一。该团队围绕全自主无人艇的复杂环境实时感知、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多艇协同和集成验证等四个方向开展工作,已成功研发HUSTER-12、HUSTER-12s、HUSTER-68、HUSTER-30等多个型号无人艇,在水质监测、水面垃圾清理、航道勘测、面向突发事件或危险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与救援及水面违法行为的监控与监管等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  

HUSTER-68在松山湖水域实验基地进行首航

        今年1月14日,无人艇团队在东莞松山湖进行机艇协同起降实验。无人机自主从HUSTER-68无人艇上起飞,经历“跟随”“下降”“着艇”三个阶段,平稳降落在HUSTER-68无人艇上。这标志着该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视觉自主无人机艇协同运动起降,为我国海洋跨域无人智能系统装备的革新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功率激光器与激光装备是工研院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先进应用技术开发的另一个方向。  

大功率激光器团队成员在实验中

       近几年来我国激光制造行业呈现整体爆发的态势,而进口光纤激光器高昂的售价一直是激光设备无法在更多应用领域获得更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发展障碍。  

       针对激光器功率需求不断走高的趋势以及工业级光纤激光器领域国内外研发水平的差距,工研院大功率激光器创新团队迅速正式向市场推出单光纤5000瓦和合束输出3万瓦标准工业级产品,于2019年5月获得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国家激光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有CNAS、CMA、CAL资质的检测报告,并在ILAC体系下国际互认。  

国际标准功率计显示的3万瓦功率测量结果 

         据悉,工研院团队推出的单光纤模块5000瓦,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可查的公开销售的最高功率机型,同时基于7合1的低数量合束方案推出了3万瓦200微米输出的全光纤激光器,是目前国内厂商首款正式推出的3万瓦工业级激光器。  

         目前,团队已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广东国志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从质的方面提高国产激光器的实力,从技术含金量的角度追赶国际品牌,为国内激光制造业的持续增速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研院大胆开展体制与机制创新,突破国有研究机构的管理体制机制,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模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创富”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研发团队开展成果转化,建立成果收益激励机制,将获得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50%至70%奖励给团队(根据理事会决议),最大程度的保证研发人员的利益,提高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  

        目前,工研院汇集了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人才,以及具备工程、金融、管理等经验的企业人才,建立了一支6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000余人的工程化成果转化团队,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包括国家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6人,海外创新人才70多名,东莞市特色人才35名,占东莞市特色人才比例10%,共获批1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支广东省创新团队,在东莞市省创新团队中占比13%,极大地提升了东莞的人才结构。  

        正是因为有了体制设计的优势,工研院在成果转化方面才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自成立以来,工研院创造了多项东莞第一,包括:获批东莞唯一一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30家之一),并作为股东发起单位联合建设了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全国第8个,2020年计划建成15个),建成东莞第一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第一个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基地,东莞科技平台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东莞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东莞第一个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50个之一),连续4年国家级A类免税孵化器(全省6个之一)等。此外,工研院还先后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等媒体作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进行报道,为东莞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当下,面临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工研院将深入部署及调整服务社会的生态布局,立足珠三角、辐射粤港澳,建成集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投资于一体的,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变更提醒
地址变更
地址变更
电话变更
电话变更

咨询热线

欢迎咨询

0769-22992408

0769-22992418

0769-22214990

友情链接:

东莞市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D1栋3楼311~323室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粤ICP备17113308号

Copyright (C) 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成电智信